实际生活中,特别是农村,家有丧事,发引出殡,谁捧灵位?谁捧遗像?各地认知不同,说法不同,讲究也不同,所以操作上多种多样。较为流行的说法是:儿子捧灵位,叫孝子;孙子捧遗像,叫贤孙,合起来就是孝子贤孙。肯定是附会瞎扯的。
灵位和遗像,是由子辈人员捧还是由孙辈或重孙辈人员捧?是由老大捧还是由老二老三老小捧?是由儿子捧还是由年长的侄子捧?等等,我们以丧礼规范文本为参照,讨论一下这个问题,供大家参酌与评述。
1、首先应当清楚的是,在礼仪上,灵位是什么?遗像是什么?丧事意义是怎么定位的?规范礼俗是怎么要求的?这是讨论的前提
(1)关于灵位。灵位是标识逝者神灵的设置。基本形制就是一张纸,上书逝者名讳,裱装或粘连在类似神主形状的木板、泥板、纸扎板、塑料板等上面,放置于灵棚之内,标识逝者魂灵。
灵位的丧事意义就是代表逝者。灵位在哪,逝者神灵就在哪。动灵位就等于动棺柩。祭拜逝者灵位,就等于祭拜逝者。理论上讲,灵位所在的地方,就是灵堂,与逝者所在的地方在功能上是一样的礼仪场所。
注意,这里的“灵位”不是神主位或牌位。
(2)关于遗像。遗像就是逝者的影像,可以是平面的,也可以是立体的,包括画像、塑像、雕像、照片等。
遗像的丧事意义与灵位是完全一样的。灵位是用文字,标识逝者;遗像是用影像,显示逝者。基本意思都是代表逝者神灵。所以,丧事活动中,一般习俗使用灵棚的,遗像与灵位是放在一起的。灵位在前,遗像在后。
这样一理就清楚了。灵位和遗像是一回事,功用都是标识逝者,代表逝者神灵。所以,通常情况下,按大多数人的操作习惯,在殡仪馆操办丧事的,使用遗像,不使用灵位。而农村操办丧事的,使用灵位,可以不使用遗像但大多数家庭同时使用遗像。
由于是两件东西,一个人捧不方便,所以出现捧灵位和捧遗像的区别。由此产生习俗上的差异。
2、其次需要明白的是,灵位是近代以来才有的,是从古法丧礼的“主”“魂帛”综合演义传承而来。遗像古称画影,隋唐之后出现于丧事活动,宋元明清时期较为流行,一直到现在
《仪礼---士丧礼》有立“主”的规定,《朱子家礼》将“作主”“点主”作为丧事操作的特定程序。就是说,人死之后,要做“主”,即逝者的“神主”之位。但“主”字不加上面的一点,待下葬时请人把这一点加上,即“点主”。“点主”后的神主置于家庙祠堂,就是牌位。
画影即画像,画影可以传神,可以较好地体现逝者的音容体貌,所以中古之后在丧事生较为流行。实际操作中,画影一般置于灵柩之上,或者单独制作车扁推行等。
就是说,在古法丧礼上,“主”是有人拿的,画影则是不需要人拿的。由于出殡时“主”还没有点主,还不是“神主”之位,所以也不是丧主礼仪事项。
所以,严格按古法丧礼的规定,出殡没有“灵位”之说。出殡有遗像,但不需要人捧。
3、最后还要知道的是,按礼说,如果灵位和遗像都代表逝者神灵,需要人捧的话,应当由丧主捧,即“摔丧盆”传承家业的那个人道理很简单,灵位代表逝者神灵,丧主是孝子的代表人,也是丧服人员的代表人,是第一责任人,其他人没有资格。
但习俗将捧灵位和捧遗像分开,也不是无中生有,一个人捧两样东西是不方便。按规范丧礼不能“以死妨生”的规制,是可以的。但按礼仪的讲究,捧灵位和捧遗像应当遵循三个原则:
(1)捧灵位和捧遗像必须是子辈人员,不能是孙辈或孙辈以下等人员。香火传承是一代一代,老子死了,是儿子的事,孙子重孙等不能担纲礼仪。就是说,只要儿子在,与逝者神灵有关的礼仪事项都是儿子的事情,与孙子重孙无关。
(2)捧灵位和捧遗像必须是直系亲属,旁系亲属不能越位。就是说,由于灵位和遗像代表逝者神灵,所以,只要有儿子,捧灵位和捧遗像都是儿子的事,侄子不能担纲礼仪。
(3)捧灵位和捧遗像必须首先是丧主老大,老二老三等不能越位。实际生活中,没有“点主”礼仪操作的,直接使用遗像就行了。一定要“灵位”“遗像”一起使用的,最好老大一个人捧。老大愿意分开捧的,就分开捧。
当然了,子孙满堂都好说,礼仪讲究也是按子孙满堂设置的额。只有女儿的,就一个儿子的,咋办?好办?一句话,不能按礼仪讲究的,就按法律讲究。捧灵位捧遗像的那个人,就是按法律讲究的逝者的法定继承人。礼仪的核心家庭发展兴旺,就是传承,传承的前提就是继承。
24小时电话: 024-66687779, 66688236 看墓专车,上门接送(免费),自驾预约报油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