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京寝园:“陵”、“寝”、“墓”、“坟”都是墓地,有什么区别?
发布时间:2023-12-15

清代皇后与皇帝合葬的习俗,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皇家的尊卑有序。而其他妃嫔则通常被安葬在独立的“园寝”中,这些园寝通常位于所归属的帝陵附近。这种葬礼制度使得历朝妃嫔所属的系统清晰明了,一目了然。与明代将各个时期的妃嫔混葬在一起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


清东陵和西陵区内的帝陵、后陵和妃园寝,分别葬有五帝、十五后及妃嫔、皇子等共157人和四帝、9后以及妃嫔好皇子、公主等共七十六人。这些陵寝和园寝的存在,体现了清代皇室对于葬礼的重视和尊重。


在清代以前,传统墓葬等级中仅有“陵”和“墓”两种。陵是专指帝王之墓,包括陵园、陵寝、园寝。而普通百姓上到高级贵族之墓都只能成为“墓”,即使是太子、诸侯王,除非得到朝廷的特殊恩准,否则都叫“墓”。


然而,清入关以后,将“园寝”自“陵寝”中间分割开来,将园寝作为一个墓葬等级加在“陵”“墓”之间。这种改革使得皇帝、皇后之墓称为“陵”或者“陵寝”,而妃嫔、皇子、公主及皇族中其他所有封授爵位的宗室贵族墓葬统称为“园寝”。这一制度的变化,反映了清代皇室对于墓葬等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。


普通人的墓地就简单了,上面不封土的叫葬,封土高于周围的叫坟。


如果大家对盛京寝园还有什么不了解的,可拨打我们陵园的电话:024-66688236、024-66687779